“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市,“光盘”渐渐成为很多市民的用餐习惯。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在节约粮食方面,市民、学校食堂、酒店都有哪些妙招?记者进行了走访。
高校:让“光盘”成为“新食尚”
食堂里悬挂着“珍惜粮食”的提示牌
9月16日,在三明学院南区京元食堂门口,一块大大的签名墙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满了师生签名,还有学生亲手绘制的“光盘”艺术形象标识。原来,这是学校设立的“光盘行动,拒绝‘剩宴’”签名墙,引导师生争做“光盘”行动的倡导者、践行者。
走进食堂,墙上、支付区、天花板、餐桌上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时时处处提醒用餐师生厉行节约、拒绝“剩宴”;穿着红色小马甲,手捧“光盘”标语的志愿者正提醒就餐的师生量力而行;在餐具回收处,同样有志愿者在一旁督促没有“光盘”的学生下一次加入光盘行动,而完成“光盘”的师生,志愿者则会邀请他们与光盘行动的宣传标语合影。
来自信息工程学院大四的王健臣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每天午餐和晚餐时间,他都要花1小时宣传光盘行动,号召大家签名接力,劝导师生节约用餐等。
“我们还鼓励大家参与线上打卡,让更多人加入光盘行动。”王健臣说着拿出手机,在他的微博、QQ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可以看到,三明学院学子通过晒出自己饭前和饭后的餐盘照来完成打卡,连续打卡7天还会得到学校送出的小台灯、小风扇、洗手液等小礼品。
开学至今,已有300多名志愿者加入“光盘”宣传志愿服务行列,共收到200余份学生上传的“光盘”照片,有200余名师生在“光盘”幕布上签名、立下承诺,写下了对“光盘”的回应。
机电工程学院的王同学是个大块头,以前食堂吃饭,不管胃口好坏,他打的饭菜量都很足。“反正吃不完就倒掉嘛。”现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正浓,他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每次先盛一部分,不够再添。
打菜的阿姨也告诉记者,现在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阿姨,这个请帮我少打一点。”为此,食堂提供定制服务,米饭和菜根据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比如米饭有0.5元的量和1元的量,西红柿炒蛋有1.5元和2.5元的价位,方便师生选择。
“我们准备趁热打铁,推出激励机制,给‘光盘’的师生发放水果、抵用券等福利,充分调动在校师生的积极性。”食堂负责人余水长介绍,京元食堂是学校最大的食堂,每天人流量在8000-10000人次,光盘行动开展以来,每天的厨余垃圾从七八桶减少到两三桶,采购量也下降了10%,效果非常明显。
饭店:主动打包,但剩余不可避免
三明学院的签名墙
9月17日晚,在列西一家饭店中餐厅大堂,这里正在举办孩童生日晚宴,四五桌圆桌座无虚席,晚宴已进入尾声,桌上没有剩下多少饭菜。饭店餐饮部的曾经理见有客人离场,便通知服务员打包食物,收拾桌面碗筷。
晚宴结束后,女主人在大堂吧台旁一边整理打包的食物,一边告诉记者:“我并不觉得打包饭菜会丢面子。这么好的饭菜,不打包带走,不仅是对食物不爱惜,而且也对不起农民的汗水。”
记者观察到,被打包的饭菜几乎是肉类、海鲜以及主食。
另一旁的大堂圆桌上,蔬菜、汤羮液体部分以及部分荤菜的配菜被剩下了。服务员黄阿姨多年的服务员经历也印证了记者的观察:蔬菜以及汤羮液体部分确实比较容易被剩下。
曾经理告诉记者:“顾客如果没有要求打包,我们也会主动替客人打包饭菜。与过去顾客人数乘以1.125这种点菜法相比,现在实行的‘N减1’点菜法,能让顾客少点菜。如果顾客点多了,我们也会提醒顾客吃多少点多少。这样能让顾客剩下的饭菜和打包的数量与过去相比少了很多。”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饭店、酒店发现,不少酒店也都是这样类似的情况:饭店、酒店都在主动让顾客少点菜,吃多少点多少,主动帮顾客打包饭菜,剩下的饭菜比以前少了,但剩下的饭菜普遍是素菜、荤菜中的配菜以及汤羮的液体部分。
为什么素菜、荤菜中的配菜以及汤羮的液体部分会被剩下?一位餐饮行业人士解答了记者的疑问:剩菜中的肉类、海鲜以及主食能够提供热量,并且只需要加热一下,就能重新食用。肉类、海鲜等食物的价格也比其他蔬菜价格高,这就让肉类、海鲜以及主食成为打包饭菜的重点。蔬菜和配菜的价格相对便宜,并且如果保存不当,会使菜中的亚硝酸盐增加,这让不少人对打包蔬菜望而却步。汤里的肉、排骨等食物从汤中捞出打包十分方便,但汤、羮、水煮等液体不容易打包,如果路途中,打包袋破损导致液体漏出,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家庭:做好沟通,定人定量
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打卡,参与“光盘行动”
与高校、饭店这类公共场所不同,家里做饭因为人少量小,浪费情况比较少见,但还是会有“意外”发生。
张向荣家住杜鹃新村,儿子张中元今年在列东中学初三年级就读,到了饭点孩子经常吃不下饭,家里的饭菜动不动就要“喂”给垃圾桶。他和妻子很困惑,明明是长身体的阶段,怎么会吃不下饭菜呢?
9月8日17时30分许,张向荣在放学时间偷偷跟在孩子身后,终于“破案”了。原来,孩子在放学路上经过炸鸡店、小卖铺时会忍不住买些鸡腿、饮料边走边吃,到家后肚子已经快装满了,自然吃不下家里的饭菜。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勤俭节约要从小培养,为了减少家中粮食浪费的情况,张向荣和妻子想了个办法: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
9月12日下午,趁着孩子周末休息,张向荣夫妇带着儿子到市综合市场挑选食材作为晚餐。看到一张张纸币被换成一样样食品,孩子有了“当家方知柴米贵”的觉悟。
“我们每天还会根据他的口味调整食谱。”张向荣说,知道孩子喜欢吃炸鸡、甜食后,他和妻子改良了家庭食谱,让孩子每顿饭都吃得更有滋味,饭桌上的食物不再“喂”给垃圾桶。
通过沟通,让家庭成员的食量可以被精确掌握,是节约粮食的有效方法。“根据我女儿的食量买定量的菜,我们家买菜的花销降了不少。”家住梅列区绿岩新村的张列娜女士一边忙着洗菜,一边笑着说道。
张列娜的女儿郑梓薇今年22岁, 2019年大学毕业回三明就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孩子长大了,跟青春期时的食量大有不同,有时张列娜做了一桌子菜,女儿只吃几口就嚷嚷:“我要减肥不能多吃。”有时她只做了两个菜,女儿又觉得不够吃,点起了外卖,最后吃不下又丢在餐桌上。辛苦忙碌大半天做的菜,只有她一个人往肚子里塞,实在吃不下了,最后只能倒进垃圾桶,这让张列娜十分心疼。
为了让粮食不被浪费,她养成了做饭前和孩子沟通的习惯。“孩子的食量每天都有变化,有时候因为工作累,回家时会想多吃点。”张列娜说,每次做饭前她都会打电话问女儿今天想吃多少,再到厨房忙活。这样一来,不仅孩子能吃干净,节约了粮食,而且还省了不少买菜开支。
“我们家不仅节约了粮食,还为城市环保做了贡献。”郑梓薇自豪地介绍,家里粮食不再被浪费,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省了不少工夫,倒垃圾的时候也可以少丢厨余垃圾。
文章来源: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