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三明驿站 > 民俗文化 > 正文

赖立琼《故乡记忆》 美丽乡村民风淳朴民俗纯厚

2020-05-31 22:02 编辑:宝玲 标签:清流县

很多年以后,我们都老了。如果,那是心还在跳,我会做一个梦,一个并不遥远且美丽的梦──故乡,故乡的点点滴滴,依稀浮现。

我的故乡在福建清流县嵩溪镇嵩溪村(现分成嵩溪村和农科村),是嵩溪镇镇政府所在地。

这里自古便是宁化、清流、归化三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历来为宜商宜居的福址。省道洋万线(204省道)贯穿全境,清澈的嵩溪河婉如一条玉带将其环绕,美丽的高栋山伸出双臂将她拥入怀中。

这里人文历史悠久,是客家名村镇。外来人口流入较早,分居较广,有江、雷、余、伍、赖、彭、阳、蔡等“百家姓”,少数民族有雷、蓝两个姓氏,千百年来土客相融,繁衍生息。

这里街面整洁,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这里民风淳朴,民俗纯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然而,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最深刻的还是老街,那里长长的街衢,那里深深的小巷;古老的桥,清幽的庙。

走进嵩溪村,一条老街直通西东,直中带曲。主街两边是商铺,厚厚的店门板早开晚关。以前,嵩溪村分六个坊,即管尾坊、驿前坊、桥头坊、墟坪尾坊、站背坊和桥背坊。“勤力甩膊管尾坊,墱子熬熬驿前坊,有钱有米桥头坊,卖鸡卖鸭墟坪坊,克什癞老站背坊,打铜打铁桥背坊”。这首“六坊歌”诠释了当时嵩溪村各坊人贫富状况和营生方式。老辈人还说,嵩溪村是一只船,船头向西南,船尾向东北,桥背坊是舵。这只船,由嵩溪驶入九龙溪,通向闽江,驶向大海,故说嵩溪很多人都长年在外漂泊,打工、经商讨生活。

走进嵩溪村,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官楼”,供奉的是“三官大帝”,俗称“三界公”的尧、舜、禹三圣帝。建于何时无法考证,“文革”时被毁,改革开放后修复。穿过“三官楼”右转,走进一条“之”字小街,叫“土楼里”。小街的中间有一口方井,井水清沏清凉。可自从有了“自来水”后,汲水的人少了,逐渐干涸。

回到主街向前直行七、八十米,有一片土木、砖木相间的大房子,叫“雷家屋”,房与房之间四通八达,东家可串西家,就像“迷宫”一样。右拐就是雷家祠堂了。从“三官楼”到“雷家祠堂”这一片叫“管尾坊”。

再向前走,左边又有一口古井,井很深,暗咚咚看不到底。左边是“老粮站”,这是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嵩溪公社粮站所在地。当时的粮站很宽敞,可以走挂斗车。街的右边有一条小巷叫“鸡鸭弄”,以前是专门卖鸡鸭的地方。沿街直行五、六十米,右边是“曾家屋”,房子很深,从街面一直延伸到河边。据说,这一带以前有一个“驿站”,所以也叫“驿前坊”。

前方是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戏院”和“老公社”。戏院是孩子们的乐园。一听说有演出,孩子们激动不已,早早吃完饭就在那等待。那时,总是演一些县或乡村自排的文艺节目,电影也总是八大“样板戏”、“两大战”(地道战和地雷战)。“老公社”是两排深深的院子,一排两层木房,一排砖木房,很是阴森。“老公社”从解放初走来,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太多的人世沧桑。“老公社”的街对面是“李家屋”,也是深深的木屋,有好几进厅,好几个天井。街面穿过厅堂,可以直达河边。那时很多姑娘、媳妇常常走进走出,到河边洗衣挑水,杀鸡宰鸭。

沿街再往前行五、六十米,就到了“观音桥”头,这里曾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街的右边有一爿小店,是整条街唯一的一间杂货店。店主是两个老者,一个叫“登云哥”,话不多却和蔼可亲。另一个慈眉善目,常常笑容满面,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叫他“水苟哥”。他俩为人厚道,童叟无欺,很受欢迎。

夏天,桥头店门口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有的手摇蒲扇,悠闲自得;有的口若悬河,海侃胡吹;有的打上半斤水酒,称上二两炒花生,慢斟细酌。政事民事,新闻小道,东家长西家短,在这里都可以听到。后来,随着公社的搬迁,店铺老人的退养,小店没有了,在这休闲的人们也少了,桥头逐渐冷清,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场景。

老街的商铺多为前店后院,铺面不大,各种手工作坊都有,打锡的,打洋铁皮的,铸金银首饰的,“咣咣当当”的敲击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裁缝店,豆腐摊,理发店,一个接一个。还记得“改良古”的“兜汤”店吗?“白瓷汤匙青花碗,浓浓“兜汤”往里装。麻油清香直扑鼻,葱花姜末添味囊。热天吃得直流汗,冷天吃了暖心房。”还有那位不知名的老阿婆的酸豆角、腌黄瓜,酸辣可口,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如今想起,仍然回味无尽。

观音桥头往前,走几步坡路,就到了“墟坪尾”坊。右边是一座庙,供奉的是“五谷真仙”。“破四旧”时,菩萨们也回归仙界去避灾躲难了,庙成了嵩溪村大队部。不知什么时候,庙里的香火又旺了起来,每逢九月的庙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推杯交盏,更是热闹非凡。村里的年轻人抬菩萨、点花灯,不辞辛苦,家家户户迎菩萨、放花炮,祈盼五谷丰登,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所谓墟坪尾应该就是“墟”的尾巴吧?以前的墟天,庙门一带是卖肉的地方,也卖些鸡、鸭等牲畜。庙的外面叫“坝上”,坝中有一个“戏台”,平时冷冷清清,逢上“庙会”就热闹了,什么京剧、越剧、地方小戏起码要演上五、六天。坝边有沙滩,滩边桥下有一个专供人们洗衣涤裳的地方,几方石头光滑平整,想必是经年累月、不断打磨的结果吧!墟坪尾的尾处,大概七十年代初建有一座土房,这里是“知青点”,住着几位只待了三、四年的知青。墟坪尾的尽头,一条不大不小的泥路,通向马路上、通向“福潭寺”、通向老寨……。

“观音桥”的对岸是“桥背坊”。“观音桥”原是一座屋桥,可以遮风挡雨、休闲纳凉,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一个石拱了。桥上供奉着“观音菩萨”,据说灵验的很。“文革”中被毁,改革开放后,那些信男信女们又重塑金身,从此香火不断。在我的记忆中,“观音桥”上也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可以爬到屋桥的二层,忽上忽下“躲猫猫”。桥下,是清沏见底深深的河水,成群的鱼儿游曳自由。

夏天,孩子们在桥上争相“表演”跳水,姿势各异,三四米高的落差毫不惧怕。桥背村民不多,也就二三十户吧!值得一说的是,在“桥背坊”的尽头,有一座“油寮”,有水车,有圆形的碾车,有榨油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期就停榨了,设备毁了,房屋倒塌。现只留下“油寮”边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它,见证了“油寮”的兴衰;它,也应该记得当年“哗哗”的流水声和“当当”的榨油声吧?!

老街桥头的左边,一条小巷走进了“站背坊”。“站背坊”有两座石门楼,石门楼里原先住着几十户余氏族人,是余姓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中间有一余氏家庙,也叫“余家祠堂”。祠堂和石门楼建于清代,现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老人们说,建祠堂时,为了使祠堂有一个背靠,于是从祠堂前后不远的地方挖土填在祠堂的背后,形成了一个像坐椅一样的土丘,叫“墩堎上”。取土处,就成了两口池塘,后面的池塘叫“三官塘”,现在池塘已经没有了,盖起了房子。在“余家祠堂”的两侧有两口井,是龙脉的两只眼睛。

后面那口在横街子,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填了,据说是淹死了人。前面的井,水质好、水量足,夏凉冬暖,沿用至今。“余家祠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破四旧”,曾当作公社农技站的办公场所。改革开放后,族人们重新修葺、供奉祖先。

在上石门楼的左侧,有“青州巫公庄屋”(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为祭奠巫氏先祖“黄连镇将”巫罗俊所建,原在宁化县,后随巫罗俊墓迁到嵩溪,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之后从未修缮。由围墙、大门、门厅、天井、正堂及护厝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每逢清明祭祖,四方的巫姓子孙,都会前来烧香点烛,祭拜巫公。庄屋的后面是一个“三叉路口”,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坪。边上也叫“曾家屋”,是一座四进的大房子,据说出过“秀才”,现已经被曾氏后人分解,盖起了新房。

前行约百米,到了当年的“嵩溪中心小学”。小学很宽敞,三排教室呈“U”字型,旁边还有一排长长的、大约有六间“一”字型的教室,另有内外三个篮球场。“U”型教室左侧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苦楝树”,夏天,枝繁叶茂,“知了”声声。学校的周围还长着许多高大的枫树,有的要三、四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一年一年,枫树越来越少了,最后一棵也没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小学高年级搬迁到现在的镇政府后面,低年级仍在原处。现在小学原址盖起了商品房,操场没有了,高高的树也没有了,但对学校深深的念想、清晰的记忆却还在,在脑海,在心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老街上面的“马路上”(204省道)慢慢繁荣了起来,马路两边楼房林立,店铺排排。许多政府部门、服务机构都有了各自的办公楼房。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民也纷纷在马路两边盖起了新房,“马路上”形成了“新街”。

新街“丁”字路的顶端是现在的镇政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燕江森工局清流林业工程队”所在地。现在镇政府的右边是当年的“306地质队”,地质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逐步搬迁。地质队遗留下来的房子,卖给了当地村民,有的将就住着,有的拆旧盖新房。现在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居民小区。

地质队山头后面,是中学──我的“母校”清流三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县里在嵩溪成立了“清流县第三中学”。那时,师生们是在“古庙”的正厅、厢房里上课。古庙──“福潭寺”,青山环抱,林木葱葱,就像一把“太师椅”,是为祭祀闽黄连镇开山鼻祖巫罗俊所建,其实也就是巫氏家庙。历经风雨,几度兴废,特别是“文革”中,庙里神龛被焚,菩萨尽毁,于是就成了嵩溪“最高学府”。前期是嵩溪“育红师范”学堂,只有一届毕业生。一九七二年“清流县第三中学”有了第一届高中毕业生。那时的教室、宿舍真是拥挤、简陋、幽暗;只有一个篮球场,体育课有时只好在山头上上。

后来,在庙的对面盖了两间教室,再后来在山头盖了两排教室和一座办公楼……。还记得那一声声轰隆隆的“炮”声吗?还有那高亢的歌声、整齐的号子声?哦,那是我们在“开山炸石”(分化石)填操场。那时的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劳动挖操场,同学们也干劲冲天,一年时间,一个四百米跑道初具规模……。如今,山头上的教室、操场成了“嵩溪中心小学”,原先的教工宿舍、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成了现在的“清流三中”。

“逝者如斯夫!”,几十年弹指而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嵩溪不断的繁荣。嵩溪的老街却萧条了。但尽管如此,老街在我的记忆中是深刻的,它挥之不去,它永不磨灭。嵩溪──我的故乡,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它就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梦萦中……。

后记:嵩溪是我的故乡,童年、少年在这里度过。青年时外出求学,后都在外面工作。虽处外地,但对故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田田陌陌、山山水水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特别是对老街(既是指老街,又乏指嵩溪老村)更是刻骨铭心。如今,变化之大,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高楼多了,房子新了,可旧的建筑、老的东西却一天天少了,那些老的故事、生动的歌谣逐步被遗忘。于是,仅凭年少的记忆,粗粗记之,以飨大家!

二0二0年五月

[公众号:福建微清流]
网友留言(0)
09:53 女人枕决明子枕头好吗 决明子枕头最多能用几年
女人枕决明子枕头好吗 决明子枕头最多能用几年
决明子和荞麦皮经常被用来填充在枕头里面,相对于其它枕头来说,这种枕头的硬度比较大,适合于颈椎不太好的人群使用,那女人是枕决明子好还是荞麦皮好呢?一、女人枕决明子好还是荞麦皮好各有优点。决明子和荞麦皮都是经常用来制作枕头的填充物之一,相对于普通的棉花枕头来说,其硬度更高,因此能够起到支撑脖子、按摩头部 [详细]
11:58 速冻汤圆能用冷水煮吗 速冻汤圆能用炸的吗
速冻汤圆能用冷水煮吗 速冻汤圆能用炸的吗
昨天在超市的时候买了一些速冻汤圆,速冻汤圆在外面上看起来圆圆的,感觉内馅也比较的丰富,我之前没有吃过速冻汤圆,请问速冻汤圆是冷水下锅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一、速冻汤圆是冷水下锅吗速冻汤圆可以用冷水下锅煮。速冻汤圆是一种速食,味道香甜,营养价值较高,而且加工起来比较快,煮一煮就可以吃了,速冻汤圆用冷水 [详细]
17:53 三伏天的由来 三伏天应该吃什么
三伏天的由来 三伏天应该吃什么
常听到村里打招呼说起:“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句俗语的形成,明显来自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首先这句俗语包含的这三种食物,主要成分和面粉有关。那么不用想这句俗语来自于小麦主产区,只有在以面食为主的条件下,才有条件形成这样的俗语老话,区别在于这三种食物,在民间“食谱”中所代表的意义有很大不同— [详细]
12:00 伊家乡乡贤企业家共叙浓浓桑梓情 探讨研究家乡高质量发展
伊家乡乡贤企业家共叙浓浓桑梓情 探讨研究家乡高质量发展
2月14日下午,伊家乡组织召开春节期间乡贤座谈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宏华、伊家乡党政主要领导、相关分管领导及乡贤、企业家代表等欢聚一堂,畅叙家乡情,共谋家乡事。会上,钟宏华向各位乡贤表达新年的问候,对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的乡贤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建宁在交通设施建设、工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详细]
11:59 泰宁公共文体场所不打烊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泰宁公共文体场所不打烊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为满足群众文化体育需求,丰富群众娱乐生活。春节期间,泰宁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乡村非遗博览苑等公共场所正常免费开放,继续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更有温度的公共文体服务。在福建泰宁乡村非遗博览里,市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游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过大年”非遗技艺展示、“静心泰宁 祈福胜地”泰宁 [详细]
11:59 明溪县返乡乡贤共聚一堂 探讨研究家乡发展
明溪县返乡乡贤共聚一堂 探讨研究家乡发展
2月14日上午,明溪县召开2021年春节明溪乡贤返乡座谈会,共叙桑梓情、共谋新发展。县长苏迎平、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谌良福等县领导以及中巴贸易促进会会长王奠兴、广东明溪商会会长邱桢文、厦门明溪商会会长王灿江、福州明溪商会会长胡善清等10余名返乡乡贤参加座谈会。苏迎平向与会乡贤介绍了明溪县近几年来的经济社会发 [详细]
11:59 将乐多举措力保春运交通安全 保障群众出行平安
将乐多举措力保春运交通安全 保障群众出行平安
春节期间为保障将乐人民出行安全春运交通管理部门全力以赴开展隐患排查保障节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01、走访重点企业,排查安全隐患春节前,春运交通管理部门走访辖区客运企业,督促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对客运车辆行驶路线、发车时间、安全状况及驾驶员交通违法等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客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详细]
回到顶部 微信
微信订阅号
回到首页
×

超多免费精品课程!

想谈恋爱、搭讪、撩妹,没点技巧百分百是失败的。小编推荐了10门高智商情感课,等你来认领,提高情商那是分分种的事。
↓↓↓ 平台 ↓↓↓


课程



点击↓复制微信号
→ 打开微信右上角 “
→ “ 添加朋友 ” → 输入“ 微信号
→ 粘贴或输入“ smyzc8 ” 搜索
→ 添加好友:三明驿站 领取课程